大部分人都知道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高血壓更是頭號危險因子,不過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常遇到病人被送來醫院時,納悶為何按醫囑每天乖乖服用降血壓藥,天氣冷的時候血壓卻還是居高不下?

冬天易出現3現象,可能讓平時血壓藥劑量效果打折

魏崢指出,身體在冬天時容易出現3大現象:尿多、血壓升高、心臟病發。

  • 尿多:他解釋,身體主要透過流汗、大小便及呼吸排出水分,冬天因為出汗少,滯留身上的水分多,但白天站著或坐著,水分大多蓄積下半身,不一定會明顯感到尿量增加,等到晚上躺著的時候,水分回流到全身血管,便容易感到夜尿增加,尤其心臟衰竭的人更容易下肢水種,半夜經常跑廁所。
  • 血壓升高:冬天身體水分排出少,加上台灣人冬天喜歡吃火鍋、鹽分高,鈉會使血管中的水分更多,當血管中的水分和血液都增加,即使血管有彈性可承受容積增加,管壁壓力仍會上升;再加上低溫時血管會收縮,種種因素都容易讓血壓在冬天升高。這也是為什麼不少高血壓病人明明按時吃藥,血壓還是控制不下來。例如平常1天1顆降血壓藥可讓血壓維持在120~130毫米汞柱,冬天吃一樣的劑量卻飆到170、180毫米汞柱,大大增加腦中風、主動脈剝離的機會。
  • 心臟病發:美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冬季因心臟病死亡的機率平均較夏季高出26~36%。心臟主要靠冠狀動脈供應心臟氧氣和營養,天冷時血管容易收縮、血壓較高,如果冠狀動脈原本就有狹窄、阻塞,當血管收縮、痙攣、血液流不過去,就可能發生心肌梗塞、壞死。

名醫護心不二法門:定期量血壓、有家族史及早檢查

魏崢叮嚀,高血壓患者冬天應多量測、監控血壓,如果發現原來服用的藥物劑量已經無法有效降壓,務必回診找醫師討論,評估要不要增加劑量或服用次數。尤其清晨要特別注意,有些病人每天只在早上吃1次長效藥,很可能隔天早上起床還沒吃藥、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血壓瞬間飆破200毫米汞柱卻不自知,如不定時炸彈。

魏崢救治過的病人不計其數,他認為,心血管保養沒有特別祕訣,但有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一定要特別謹慎,記得定期檢查,尤其中年後至少好好做一次檢查,確定是否遺傳心血管問題。「人體生理結構很神奇,就是有辦法適應很多事,只有一種情況──已經(血管)堵一大半、適應不了,又不治療,就危險了,所以要做檢查才知道。」

其中,冠狀動脈阻塞的症狀在初期不明顯,許多時候是在運動狀況下,心臟負荷過大時,心臟肌肉才會出現缺氧的心電圖變化,光靠靜態的心電圖檢查不一定能發現。因此他建議,有高血壓及心臟家族病史的患者,40歲以後都應該安排一次運動心電圖檢查,若發現有心臟缺氧的情形,應進一步安排高階電腦斷層或心導管檢查,瞭解心臟血管阻塞的狀況,做為治療方向的參考。

他也不忘叮囑,冬天還是要維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壓力大、心情不愉快及吃得太鹹,這些都是造成血壓高的原因。許多人會利用年終假期出國旅行,時差也可能導致睡眠不足,引起血壓高,應定時量血壓,或出發前和醫師討論用藥是否需調整,才能平安出遊,安心過冬。

 

取自 文 / 謝佳君 .諮詢專家 /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2024-01-0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