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手術就會死,3-4%也是活命的機會,」換心病人李秀英說。31年前,李秀英23歲,因感冒造成嚴重心肌炎、心臟衰竭,被判定需要心臟移植。為了活下去,李秀英接受了在當時成功機率只有3-4%的心臟移植手術。與死神拔河的手術台上,李秀英活下來,至今超過30年,是亞洲存活最久的換心人,而且非常有機會打破目前換心存活最久的33年世界紀錄。

幫李秀英換心的醫生,是現任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縫縫補補過無數心臟,手術駕輕就熟,魏崢是享譽國際的心臟科權威醫師,他是台灣第一個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的醫生,他曾以不輸血方式,為2歲幼童換心,也完成亞洲首例的人工心臟移植。

累積上萬台心臟手術,超過500例的心臟移植,魏崢不只做換心手術的次數多,病人的存活率也最高,有3人存活超過20年,其中包含亞洲存活最久的病例。很多患者稱他為救命恩人、再生父母,他也因此多了很多乾兒子、乾女兒。他行醫超過40年,早年收過各種謝禮,甚至有人送來活雞,他幽默對病人開玩笑說:「怎麼不煮熟呢?」

換心病人李秀英突然出現在魏崢的新書發表會,除播放李秀英換心前後的紀錄影片,她也獻花表達對救命恩人的謝意。魏崢事前不知情,見面時忍不住紅了眼眶。大塊文化提供

頭髮有些蒼白,走路仍快步有風,平時就像是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慈祥爺爺,一聊到心臟手術,眼睛明亮有神。他最得意的手術,無疑是台灣第一個心臟移植成功手術,當時台灣已有4例換心手術失敗,社會氣氛緊張,魏崢拿到的可移植心臟又只有1/2的功能。「機會來了就要把握,心臟功能不好我們就努力補回來」,他連夜請教在國外執業的學長,想盡辦法恢復心臟功能。這場關鍵的手術,寫下台灣醫療紀錄,魏崢花了58分鐘完成手術,成功挽回一條性命。回想起這台手術,魏崢也忍不住誇讚團隊:「當時真厲害」。

別只為了光宗耀祖來讀醫學院
時時與生命搶時間,開人胸膛的經驗底下,卻是魏崢隨遇而安的性格。大學讀國防醫學院,是為了軍醫院能幫家裡省錢;踏入心臟外科,則是禮讓同屆學長先選科別,「沒得選」的最後選項。「人生沒有早知道」,魏崢不去想如果選了別條路會不會更好,他認為每個人在世上都有各自的使命,每個選擇都有各自的風險,「盡力而為、別太計較」是魏崢的人生觀。

這樣的性格反映在教養上,他尊重小孩各自發展,不逼迫小孩繼承衣缽,3個小孩只有一人從醫。「當醫生還是興趣最重要」,面對台灣的升學,魏崢認為,有太多人是為了光宗耀祖來唸醫學院,但是可能根本沒興趣。他建議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沒興趣,像是看到血就會昏倒的,考得上也不要念」。

醫生不能只考記憶力 「不像切東西那麼容易」
他說,醫學院講求的不只是記憶力, 還有更多邏輯、創造力,甚至是藝術美感,尤其是外科醫師在手術台上講求角度、形狀,要認識立體的結構,才能替人修補器官,「不是拿刀切東西那麼容易」。呼應大考改革,他也直言國內的醫學教育,仍以考記憶力為主:「但是當醫生不能只考記憶力。」他認為,像是創造力、邏輯、藝術美感等,對於培育一名好醫生也很重要。

面對眾多後生晚輩,魏崢建議,在選科別前,一定要多看多聽,補充各科別的見識。看得夠廣,才能做一名好醫師。他強調,每個科別看似不一樣,卻會彼此牽連。他簡單舉例,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在牙科、眼科的處置都要特別小心,「你若不懂這些,很可能葬送一條人命」。而他擁有高明的醫術,卻毫不藏私,願與國、內外醫師交流,他曾說: 「這是救人,我不怕別人學,我是怕別人不學。」

每天6-7點起床至凌晨2-3點才闔眼,身為心臟外科醫師的魏崢即使68歲仍在手術台上和死神搶人,每天在醫院裡巡房、與患者討論手術,每週也親自操刀6-9台心臟手術。「崢」指的是山勢高峻不平凡,魏崢人如其名,不只用醫術讓自己享譽國際,更讓台灣醫療在世界發光。

轉載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697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