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道路有許多羊腸小徑,也有許多蜿蜒曲徑,對於開車族找路是一大考驗,因此大部份開車族都會在車上裝置了GPS衛星定位系統,經由GPS的導航和定位,可以快速又方便地找到及到達所要找的地點。

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心導管儀器也導入了如GPS定位概念的磁導航系統設計(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利用磁場及改變磁力的方向,以遙控或半遙控方式操作心導管檢查和手術。也就是說,通過磁導航的系統的運作,可以準確地控制導管或導線尖端方向,到達或穿過困難通過的病灶。磁導航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磁力導航為基礎的介入性心臟學綜合診斷和治療的平台,減少了治療的臨床風險和醫病雙方X光的曝曬。

本院心臟血管內科殷偉賢主任表示,臨床上有15-30%冠心病病患無法接受心導管手術或失敗率高,因有許多病患的血管有著結構性的複雜因素,像血管管徑小、多彎曲、直角及銳角、分叉和彌漫的遠端分支等,傳統的心導管須靠醫生在距實際病變一公尺外的導管近端以扭力方式去打通,但在過程中常容易導致血管損傷,更有甚者,因為角度的關係,導管根本無法到達病灶的位置。

然而,現在經由磁導航系統的輔助,利用磁吸的作用,柔性的導管或導絲可以依靠磁力導引前進。殷偉賢主任比喻,就如同在血管內舖設了一條專用的軌道,可以克服血管的彎曲和角度,順利地到達病灶的位置,而且還允許導管「變速」前進和後退,精準度可以控制在一毫米內,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此外,殷偉賢主任還說,磁導航心導管尚有一個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對病灶處精準定位。醫生只要在遠端電腦螢幕上觸控,標記期望的血管靶點,電腦就能立即繪製出病灶處的3D圖像,自動計算磁場方向,將導管控制在血管的中央,直至到達靶點,如同導彈命中靶機,使得組織的損傷降到最低!

尤其在心房顫動電燒治療上,殷偉賢主任說,利用遙控導航系統,可使醫生和病人減少直接在X光下的暴露,且克服由複雜心臟解剖結構帶來的困難,使導管可達到醫生想要的部位,有效治療複雜心律不整並控制治療時間。

本院心導管檢查和治療在十多年前已採取「經橈動脈執行心導管檢查及介入治療」的方式,與傳統的採取「股動脈」方式相比,既安全且成功率高,絕大多數病患都可經由此途徑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殷偉賢主任表示,經橈動脈執行心導管因為術後止血容易、可以立即下床活動,不必如股動脈術後必須躺在病床上以沙包加壓六至八個小時,完全動彈不得,大大提高病患術後的舒適度,造福了許多的病患。甚且有些中南部患者遠道而來就是為了害怕經由大腿股動脈做心導管,希望接受經橈動脈檢查治療。

殷偉賢主任表示,本院目前每年施行心導管的個案數高達3,000多例。自1995年起至20143月底止,本院已完成的心導管檢查及治療總數達50,116例,其中心導管介入手術已逾18,157例,裝置血管支架者則近14,300例。另外,週邊血管及洗腎瘻管病變治療也有3,880例。在本院接受心導管介入手術的病患平均3天左右即可出院,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

磁導航心導管室和傳統心導管室功能比較:

磁導航心導管

磁導航心導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