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福音!新式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讓年長者重拾人生夢想 |華人健康網
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老人原本即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的高風險族群,因此病人也有增加的趨勢。醫師指出,目前新式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簡稱TAVI或TAVR),不僅不需開刀,還能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讓原本無法開刀或手術風險過高的患者有了新的選擇,而且可以享有術後良好的生活品質。
台北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指出,主動脈瓣膜是位在心臟血流由左心室打出進入主動脈的出口,也是心臟血液通往全身的大門,但隨著患者年齡增長,主動脈瓣膜往往會因鈣化、沾黏而逐漸狹窄,進而衍生運動時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心絞痛、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 輕忽易猝死
根據統計,超過65歲的人,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超過85歲的人,發生率更高達4%。老化或硬化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像年久失修不靈活的門板,往往讓心臟收縮功能不彰,造成輸送至全身循環的血量不足,大幅增加猝死風險。
對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患,早期吃藥還能勉強控制症狀,但是到較晚期時,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透過開心手術進行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是唯一的選擇。就像機器的零件壞了,除了更換一途,別無他法。但因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是老人,且常合併多重慢性疾病,接受胸廓切開開心手術的風險極高。因此,臨床上至少有3成應該開刀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因為開刀風險太高放棄手術或外科醫師認為無法手術,釀成「群醫束手,等待死亡」的困境一再上演。
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新手術 成功率高
台北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永在表示,2002年法國醫師Cribier發表全球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為不適合傳統開心手術的年長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台北振興醫院在心臟醫學中心魏崢主任的帶領下,召集包括心臟血管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以及心臟超音波等專家組成的心臟團隊,自2013年起,目前已順利完成100多例個案,患者平均年齡約85歲,手術成功率高達95%。
其團隊曾收治1位70多歲病患,退休後唯一樂趣就是參加老人會唱歌。因為曾經接受過傳統手術瓣膜又再度受損,必須治療。病人一方面擔心2度手術的高峰險,一方面又擔心重複氣管插管會影響聲帶,因而決定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結果術後狀況良好,病人又重新懷抱原本的歌唱熱情與夢想。
另1位94歲老先生,除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外,身體狀況皆良好。由於家人也是醫師,考量傳統手術對年紀較長病患風險較高,因此選擇接受新型主動脈瓣膜置入術,術後老先生重拾攝影夢,到處出國旅遊拍照,生活品質也大幅提高。
李永在醫師強調,一般而言,傳統外科「開心」手術是由外科醫師打開心臟,置換主動脈瓣膜,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並接上體外循環。但是中老年患者因為體力和身體恢復能力都不如以往,尤其是某些合併其他嚴重疾病的病患,傳統開心手術風險太高,可以透過心臟團隊評估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
取代傳統開刀療法 傷口小恢復較快
新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是利用類似心導管方式植入人工動脈瓣膜,取代原先病變的瓣膜,恢復正常的瓣膜開闔功能。除了免去傳統開心手術切開胸骨的風險,位於鼠蹊部的傷口也很小,手術療程約只需2小時就可完成,讓過去無法承受開心手術的年長患者有新的選擇。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較傳統外科開心手術侵入性低,可免除或大幅縮短氣管插管以及呼吸器的使用,降低感染其他併發症的機會,也減少加護病房觀察時間及住院天數,大幅提高病人術後的生活品質,加速復原。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此療法畢竟是手術,手術中病人狀況瞬息萬變,需要心臟血管內外科、麻醉科與心臟超音波的專家通力合作才能順利完成。手術要成功,最重要是合作無間的團隊,才能在搶救病患生命之餘,也搶救回原來的生活品質。
轉載自: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8/37089
Leave a reply
Leave a reply